最美故乡味——(文/刘艳)
说到故乡,余光中先生的那首《乡愁》就不由自主在耳边萦绕,从小到现在,都特别羡慕那些心有那份遥远乡愁的人,也特别羡慕拥有那份对故乡无比想念情怀的人。是啊,谁不说俺家乡好,虽然没有生活在故乡,也没有离开故土的惆怅,思乡情是有的。说起家乡,我总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,特别是一想到故乡的味道,还是会跑回故乡去的,因为我的故乡就在离成都不足四十公里的一座水城——新津。一条南河蜿蜒穿城而过,其河之宽,水流之广,唐代大诗人王勃笔下的“烽烟望五津”正是指今日的新津,所以,故乡被赠予东方的“威尼斯”这一雅号乃实至名归。
记得儿时,一到夏天就会发洪水,将县城变成泽国,而今经过改造,修起来了高高的堤坝,曾经的洪流已经变成一弯平静的河湾,两岸高楼林立,晚上霓虹初上,一个美字了得。
说起故乡,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碗鱼汤的鲜味。故乡那条南河穿城而过,水系发达,河里总是有钓不完的鱼。还记得小时候,爷爷退休在家,每天最喜欢的就是去南河钓鱼,不出两个小时就满载而归了。爷爷将小鱼奖赏他的小猫咪“花花”,大的就拿来犒劳我。那时,我还在读小学,每天下午很早就放学了。第一件事就跑去厨房,看爷爷做鱼。只见爷爷动作娴熟,杀鱼,去鳞,去内脏,就像庖丁解牛一样,唏嘘乎,只听见声音,鱼就被处理的干干净净了。开火,倒油,一股菜籽油的香味弥漫满屋。听到吱吱吱的声响,知道鱼已经下油锅了,煎的两面金黄,起锅。倒入井水,小火闷炖一下午。我正看的起劲,就被叫去做作业了。爷爷总说,你作业做完了,鱼汤就好了,每次都是这样。正在我焦头烂额的做题时,一碗汤白如雪,浓稠淡雅,清香扑鼻的鱼汤就端上来了。端来小凳子,坐在阳台上,就着鲜花,喝下这碗美味的鱼汤,是我下午放学后最好的味道。
爷爷虽然离开我很多年了,但是这份味道一直深埋于心。
或许是子承父业,爸爸也练就了一手做鱼的好本领。爸爸最擅长的是藿香鲫鱼,一说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吞口水。这是一道普普通通鱼的做法,很多餐馆都会做,也吃了很多餐馆大厨的做法,但是就是比不上爸爸的做法。爸爸做这道菜需要准备很长时间,首先是选料,食材一定要最新鲜的,鲜字体现在什么地方?爸爸会提前一天从市场把鱼买回来,在家里养上一整天,将鱼肚子里的水重新换一下,确保鱼的净。藿香、葱等调味料,一定要买从菜地里刚刚采摘的。油一定要用家乡新榨的菜籽油。一切准备就绪,开火烹制。这时候考究的就是火候,鱼不能煎的太老,入口会柴。收汁不能太稠,那样会腻。藿香什么时候下锅最香,能保存其味,又不让其变色,始终翠绿如新。一切都在爸爸的心中,运筹帷幄。每次我都会吃上三四条,方觉过瘾。 而爸爸,总是站在一旁,目不转睛的看着我,像个虚心求教的孩子,眼睛里写满了“好吃吗?味道怎样?”,然后待我连连称赞、大快朵颐,爸爸脸上才露出满意的微笑。
而今到我,做鱼的技艺或已失传了,但是令人欣慰的是,舌尖的味道,故乡的气息,亲情的温暖,一直在我身边,不曾远去。每每想到这份味道,总是会让我梦回故里,去怀念这份淡淡的故乡的味道,是甜的、美的、温暖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