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分享式教学的《包装的学问》教学设计

2014-05-26 22:49:15 作者: 来源: 审核:admin 终审:admin

基于分享式教学的《包装的学问》教学设计

四川师大附属圣菲小学  衡菊芳

教学内容: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2页至83页。

简要说明:《包装的学问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《数学与购物》中一节综合实践课。教学从简单的两盒牛奶包装入手,以学生猜想,逐步深入到三盒、四盒的包装、动手实践、小组交流、计算验证的自主探究方式,从中发现“重合的面积越大,表面积越小,越节约包装纸”这一规律,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,体验策略多样化,发展数学优化思想。

教学目标:

1、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,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,发展优化思想。

2、在“猜想、验证”的学习活动中,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案,体会策略的多样化,积累活动经验。

教学过程:

环节一:情景引入,提出猜想

       课题引发问题:看见标题,你想到什么?有什么学问?

       思考: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盒子要包装在一起,有多少种包装方法?哪种包装需要的包装纸少?

       学生在思考中描述并提出猜想:大面重合的方案需要的包装纸最少。

环节二:动手操作,验证猜想

        大问题:把三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盒子,包装在一起,有多少种包装方案?哪种方案花的包装纸最少?

      学生活动:

1)独立思考,自主完成

思考有多少种方案。

每种方案计算出所需要的包装纸(接头处忽略不计)

在计算的过程中,还要渗透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。

2)小组分享,完善组内思想

      1、说出自己的想法;2、组长带着多样化和优化,并思考有什么发现。

3)小组汇报,班级分享

1、分享自己小组的总结

2、班上同学的倾听意识。【在这个环节:学生的倾听能力、质疑意识、以及完善补充等都将出现】

环节三:总结发现,应用猜想

1、练一练(或试一试)

2、四个盒子的验证。